中新網杭州10月26日電(郭其鈺)銀針翻飛間,細膩繾綣的絲繡編織出厚重綿長的情緣……這是一幅長達6米的絲繡作品,由1100股絲線、210種顏色,耗時17個月勤捻細作而成,織就的是從灰白到明艷的服刑人員改造全景圖。這幅作品由浙江省女子監獄的10名服刑人員創作完成。
此間正在浙江杭州舉行的浙江省民間藝術志愿服務成果展上,來自浙江省女子監獄的160余件藝術作品*面向社會公開展出。華美的旗袍、精致的絲繡、栩栩如生的剪紙……這些作品背后,是一個個“失落心靈”被救贖的故事。
“絲路繡心”是浙江省女子監獄的特色修心教育品牌。9年多來,監獄常年引駐專業老師與志愿者共同推進修心教育的專業化建設,開設絲繡、茶道、紙藝、聲樂、書畫等多種文化幫扶合作,以文化人,教化于心。
展覽現場,有一件繡制精美的紅色旗袍,這是一位正在監獄服刑的母親為女兒親手縫制的嫁衣。從打板到裁剪,從手繪圖案到流蘇盤扣,每個環節都由母親親手制作。女兒收到后很開心也很感動:“一方面感受到了媽媽深深的愛,另一方面也覺得媽媽和以前不一樣了?!?/p>
剪紙作品《紙上的愛》表達的是疫情期間監獄民警“舍小家顧大家”的敬業精神。該作品長3米,寬0.8米,服刑人員耗時3個月制作完成,在此過程中也感受到了“家是*小國,國是千萬家”的責任之重。
浙江省女子監獄教育改造科副科長周帆見證了9年來文化幫扶對服刑人員改造的深刻影響。她表示一方面可以培養服刑人員的興趣愛好,點燃她們對生活的熱愛和認罪悔罪的決心,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她們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,并學得一技之長,更好地回歸社會。
“罪犯需要被社會接受,她們對知識、對教育、對關愛的需求比任何人都強烈?!眮碜哉憬∥幕^的余知音是監獄刺繡班特聘*,每周兩次線上線下對服刑人員開展絲繡培訓,她希望把對服刑人員的教育幫助當成一項事業做下去,讓她們在藝術教育中破繭成蝶,羽化重生。(完)
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